
文章插图
文|刘飞
编辑|议史纪
原本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江滨东路的中洲村,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艘名为“古田号”的大型水泥船搁浅在那里 , 任谁走过都会被它庞大的身躯深深震撼 。
这就是我国在1974年,造出的令世界瞩目的大型水泥船 。这也是在那个“缺钢少铁”的年代,无数国人绞尽脑汁所创造出的劳动成果 。

文章插图
可是这艘“古田号”的首航也成为了它的最后一次航行,后来便开启了长达几十载的搁浅时光 。
那么这艘“古田号”从建造到报废,究竟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呢?

文章插图
古田搁置多年,拆留问题引争议【全国最大水泥厂 中国最大水泥厂日产量】2012年之前 , 在福州的江滨东路上有一艘名为“古田”的大型水泥船长久的停靠在那里 。虽说它看起来破败不堪,可那庞大的身躯依稀能让每个过路人联想到它往昔的“辉煌 。”
“古田号”还专门有着一位职业的守船人 , 大家都称呼他为陈老伯 。据他说这艘水泥船是在1974年建造完成的,可在1977年就彻底的失去了运输价值 。
2012年当地媒体对“古田号”进行了大量报道,因为“古田号”所在地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改造用来扩充领土,所以“古田号”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

文章插图
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很多了解“古田号”历史的群众 , 对它的拆留问题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
第一种是反对派,他们认为“古田号”作为曾经一代人努力的成果,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拆除 。要知道当初一代人为了这艘水泥船可是煞费苦心,哪怕是作为记忆留存下来也是应该的 。
很多人为了不让这些记忆彻底消散,还专门给相关部门提出来建议,希望将“古田号”改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哪怕是建成船型娱乐景观也是好的 。
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谏言如雨后春笋一般,铺天盖地的在当地和网络上大肆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一些同意将“古田号”进行拆卸的群众也开始发声了 。
同意拆除的群众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 船体焊在路上已经很多年了 , 已经成为了陆地的一部分,并且腐蚀程度比较高,改作景观也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

文章插图
其次如果把它改造成景观的话,一定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并且还得协调多方部门进行配合才能够完成 。如此看来,这是一个耗时耗资且回报不大的事情 。
作为当地船政学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曾说道:“古田号保存下来的可能性真的不大,如果将它算作文物进行收藏的话,根本没有哪个博物馆,能够容纳得了这么大一个实体水泥船 。”
因此关于“古田号”的拆留问题一直被传得沸沸扬扬,形成了极大的舆论 。
当时还专门有采访人员跑到当地,亲自采访到了守船人陈老伯,想要听听他的见解 。
年逾花甲的陈老伯在听到“古田号”要被拆除时 , 表示自己也是有着很大的不舍 。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曾亲眼见证了“古田号”从建造伊始到搁置的整个过程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不断推动发展 , 水泥船艰难问世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慢慢恢复了原本满目疮痍的局面,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到了经济建设当中 。
不过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在造船领域还有着不少空白等待填补,正是因为这个短板,海上运输成了我们的难题 。
当时国内只是有着国民党原先留下的20家船厂 , 都是一些残破不堪的船体而已 。
我们为了极快的弥补缺船这个大问题 , 便立马对造船的技术进行了极快的摸索掌握 。可虽然技术能力拥有了,但又不得不面临缺少原材料的冰冷现实 。
当时的我国是处于“缺钢少铁”的时代,虽然在1957年钢铁量也呈现出了较高的增长,可是用在造船产业上确实是属于杯水车薪的情况 。

文章插图
偏偏这些原材料还得从国外进行购买,西方的很多国家出于私心 , 自然并不打算推进中国的繁荣局面 。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我们,决定采取使用“特殊材料”来解决当时的窘迫局面,这个所谓的特殊就是用水泥造船 。
水泥造船这个想法提出来之后,遭到了很多国人的极大反对 。哪怕这个想法放在今天 , 不了解建造原理的我们也依旧会发出感叹,水泥难道真的能够造出船来吗?
其实这个想法在中国诞生之前,西方的一些国家就已经使用过水泥船了,世界上第一艘水泥船是由法国人J.L兰波特在1848年制造的 。

文章插图
只不过那时的水泥船的吨位比较小,整体看来工艺也十分简单,最重要的是它的自重比较大 , 因此也一直没有被推广开来 。
直到20世纪前半叶,欧美的许多国家为了改善海上运输所带来的经济匮乏局面,便选择了用钢筋混凝土大量建造船只 , 逐渐掀起了“水泥船”的热潮 。
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钢材极度匮乏,钢筋混凝土当时成为了众多国家轰买的对象 。一些国家建成的船只,排水量还一度高达了一万吨 。
其中就包括1945年意大利人建造的“爱伦号” , 它的船壳厚度就达到了3.6厘米,与同类型的船相比它的重量还更轻 。不仅如此,它的造价竟然低了40% , 性能却完全符合航海要求 。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提出用水泥造船的想法完全不是属于“病急乱投医”的做法 。恰恰是根据其他国家过往的种种经历,得出的解决窘境的良策 。
如果建造水泥船的话,它的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 , 建造成本也是属于较为低廉 。这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国家而言,是一个极有力的做法 。
当人民群众得知,水泥船的实用性要比一般的船只更耐用时 , 便纷纷投了赞成票 。毕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用船来运石料粮食和重物是最常见的行为 。
于是在1958年中国便掀起了用水泥造船的热潮,当时中国的水泥船保有量达到了百万吨 。此项数字将中国在此方面的能力 , 推向了世界之首的位置 。

文章插图
1974年在万众瞩目之下,我国最大的钢丝网水泥货轮“古田号”成功被建造完成,一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
这艘船总长105.20米,宽则有14.50米,它不仅有着5773吨的排水量,载重量更是达到了3024吨 。
同年“古田号”建造完成之后便开启了它的首航 , 任务就是从福州起锚开往上海,在此期间船体内装了不少的沙子和石料 。返航时则计划在上海装满麦子,再返回福州 。
虽说在首次试航时 , “古田号”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负面结果,但是种种问题也在首航时逐一显现了出来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缺点明显遭搁置,发挥最后余热其实“古田号”在刚开始试水时并没有呈现出特别明显的劣势 , 反而像原先预想的一般,装了很多的货物也能够稳稳的在水面上快速行驶 。
但是在行驶途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礁石和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 正是由于这些外在情况,才将“古田号”的船身弱点一一给无限放大了 。
首先就是“古田号”不具备碰撞能力 , 试想作为一艘大型货物运输船体,却不能够稳定地在水面上高效行驶,遇到碰撞就可能沉没,这就是一个十分致命的弱点 。
第二个弊端则是“古田号”水泥船自身的重量,它在行驶途中一再出现吃水深的情况 。船身一旦满载货物,那便时刻有触碰到水下凹凸不平各类石块的可能 。

文章插图
第三个则是我国建造这艘水泥船主要是为了极大程度上去节省资源,可如若它负重下水的话 , 那么内燃发动机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1974年的我国,显然没有更多的能力成本去承担发动机燃料的巨大压力,长此以往下来这笔“买卖”对我们而言十分不划算 。
当时国家交通部和国家建材总局,一起对“古田号”的未来做了极大的讨论和审定 , 最终的结果便是全面停产 。
所以“古田号”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这艘大型水泥船的首航也成为了它的退役之旅 。虽然当时很多人都感到十分惋惜,但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十分残酷的现实 。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古田号”最终被停产停用一直被搁置在了马尾江滨东路中洲村 。1978年时 , 它依然获得了全国交通系统重要科技成果 。
一直到1983年,考虑到“古田号”不应该一直被搁置,任它遭受风雨侵蚀 。于是福州海运公司,便将它移交给了现在的福建交通职业技术船政学院作为教学工具 。
自此之后 , 学生们原本的乏味课堂就转战到了有着实体讲解的“古田号”上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艘大型水泥船为千万学子提供了极大的学习助益 。
作为守船人的陈老伯,正是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请来的看护工,没想到这一看就是将近二十几年的时间 。最后他也成为了“古田号”被彻底拆卸的见证者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船体虽拆卸,精神得永存其实“古田号”在刚开始被搁置的时候 , 一直是处在水面上,直到后来那里修建了江滨大道,出于工期的紧张没有办法挪动这个庞大的船体 , 所以只得把它和闽江隔开了 。
在之后几十载的时间里,“古田号”便成为了“焊”在岸上的一个老船 , 直到“古田号”所在地被进行了拍卖,它便再也没有了容身之所 。
2012年 , 古田号正式开始拆除,由于它的体积实在是太过于庞大,根本没有办法将它整体的移走 。
有关部门最后迫不得已,只得让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主要船体机件全都拆卸了下来 。

文章插图
之后这些重要的部件也将成为学校训练学员时的重要教材,这也就意味着,这艘水泥船并没有失去所有的价值 。
当陈老伯看见整艘船体全都垮下来之时,也不由得十分感叹 。他明白早晚会有这一天,因为周围的房屋越盖越近,船周边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饪榈胤匠僭缁岜桓脑?,
“30年前这艘船出发的时候,几个货舱都装满了,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泥船 。大家纷纷都赶来一睹它的真容 , 那场面真是非常热闹 。”
看着“古田号”慢慢地变成了一片废墟,陈老伯不禁有一种今非昔比之感,略带感伤的说下了这几句饱含惋惜的话语 。

文章插图
虽然“古田号”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曾经带给国人的希望以及种种造船动力却是永不会被磨灭的 。也正是由于这个前身经验,我们在造船业才会一步步走向辉煌 。
在“古田号”被搁置之后,大连造船厂就投资了“长城号”货轮的建造项目,并由此拿到了足足有三大本厚的造船技术说明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并没有因为“古田号”的搁置而影响到在造船技术方面的前进脚步 。仅在一年多的时间,我方就成功打造了“长城号 。”
1981年9月14日,“长城号”正式交付下水 , 它的整体性相对而言极为可观 。同时“长城号”的出现也让中国的造船技术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让世界对于中方的技术和能力刮目相看 。

文章插图
着眼于现在,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和订单率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
如今的我们不再“缺钢少铁” , 不气馁的精神和拼搏品质,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存在 。
当然之后的成功远离不开前人的种种经验积累,造船业后来的辉煌也和“古田号”有着密切的关联 。
虽然如今它已经被拆除 , 但作为前人的劳动成果,它具备的文化记忆将永久留在国人心中 。
- 水泥砂浆干啥用的 水泥砂浆是什么?
- 水泥的储存要注意哪些问题 水泥的储存和保管应注意哪些事项
- 新房装修要主意哪些问题 新房装修攻略详细讲解视频
- 铺完水泥地没及时浇水怎么办 水泥地铺好后多久浇一次水
- 水泥和混凝土是什么关系 水泥和混凝土有区别吗
- 水泥有没有假的 水泥怎么看真假
- 临河一处公租房公开公示 临河区公租房
- 公租房分配不合理 公租房分配归哪里管
- 混凝土覆膜保湿后,为什么会出现开裂?这可以修复吗 混凝土覆膜后还要浇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