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

大气分层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内容,天气系统的很多知识都依赖于对它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它也是很有趣的一个知识点,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好玩的现象 。
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 , 平流层,中间层 , 热层和散逸层 。文章将对此进行进一步介绍 。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

文章插图
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图
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底部的大气稠密,越往上会越稀薄 。地表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对流层中,位置越高温度越低 。川航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前挡风玻璃突然破碎 , 舱内温度骤降到零下40度,全体人员保持镇定,按照规则处理,最终化险为夷 。飞机飞行高度大约就是平流层的底部 , 因为气候条件相对稳定 。这一层气温是比较低的 。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

文章插图
前面的例子作为引入,接下来对大气分层一层一层地分析 。
对流层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 。底部受到地面长波辐射温度较高,上层气温偏低 。由于上部冷下部热,空气时常会发生强对流,形成雨雪冰雹天气 。因此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
对流层的厚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 赤道上对流层厚度达到17—18千米,中纬度在12千米左右 , 高纬度(地球两极)在8—9㎞左右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也不难解释 。赤道上阳光直射,地面温度高,对流运动一定更加强烈,上升气流稳定且强劲,对流层顶就相应增高了 。同样的道理,中纬度地区夏季的对流层也会比冬季要厚 。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

文章插图
平流层
平流层顾名思义,层内空气不发生对流 , 水平方向运动,气候条件较为稳定 。平流层上部是存在臭氧层的 , 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得地球生物接收到的紫外线大大削弱 , 同时也让臭氧层的温度高了一截,接近0度 。
这里顺便提一下关于臭氧层破坏的问题 。工业上用的一些有机物和我们日常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散发到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太阳紫外线会更多到达地表 , 加重了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 。适度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但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带来新的疾病,如皮肤病和细胞癌变 。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

文章插图
飞机主要在平流层飞行
中间层
中间层臭氧含量很低 , 能够被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也被热层吸收掉,因此温度与对流层内走势相同,上冷下热,层内对流运动强烈 。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圈思维导图

文章插图
热层
热层又叫热成层,增温层,指大气层距地面85—800千米的一层,内部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 。这一层内的空气受到太阳短波辐射强烈,部分大气处于电离状态,在两极地区由于磁场吸引,电离的分子与其他大气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极光(上图) 。
这里的温度高达1000℃,但是由于气体分子特别稀?。?所以不会像地球上的岩浆一样滚烫 。航天器在坠回到地表之前外皮会猛烈燃烧,也与这一层大气的高温和高电离度有关 。
散逸层
这里的空气变得更加稀?。?很多气体分子脱离地球引力 , 飞到宇宙空间 。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关于文章内容有什么想提的问题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