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文章插图
▲ 塔里木盆地深处亚洲大陆中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 这里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人入沙海 , 无不为其变幻莫测、浩瀚无边所震撼,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茹遂初/摄影中国最大的沙漠,如何成为四大文明交汇处?
沙漠 , 从来都是荒芜和暴烈的象征,生命几乎在这里绝迹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也是如此 。它干旱至极,被形容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年降水量只有可怜的10~38毫米 。从古到今 , 它吞噬了无数文明,楼兰、小河、精绝……连当年的丝绸之路,都只能小心翼翼地从它的边缘经过 。

文章插图
“死亡之海”
沙漠对生命来说,着实不是什么好地方 。一千多年前,玄奘取经路上路过塔克拉玛干东部的莫贺延碛,在长达800里的沙漠中困了四、五天 , 陷入绝望 。忽然,识途的老马狂奔起来 。他追着马跑了许久,直到一眼清泉出现在视线之内,才走出死亡的阴影 。

文章插图
▲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沙丘形态各异,绵延起伏 。图/视觉中国数年后他回忆起这片沙漠 , 还心有余悸 , “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 , 口腹干焦 , 几将殒绝 。”沙漠的炎热固然可怕 , 更可怕的是望不到头 。在干渴与炙热的煎熬下 , 许多旅人与动物纷纷倒毙 , 化作森然的白骨 。有风吹过,阵阵声响如同呜咽,令人毛骨悚然 。

文章插图
▲ 狭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指叶尔羌河以东、塔里木河下游走廊以西的沙漠;广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指所有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制图/monk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全国沙漠面积大约有80万平方千米,塔克拉玛干就有36.5万平方千米,可以说,这片沙漠几乎占全国沙漠面积的一半 。它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性沙漠 , 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区中的鲁卜哈利沙漠 。
“流动沙漠“是指在定向风的作用下 , 沙漠的移动趋势倾向于风向的方向 , 不断迁移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受西北风向影响,近1000年来,整个沙漠向东南或偏东方向伸延了约100千米 。

文章插图
▲ 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乌尔禾魔鬼城 。旭曰从厚厚的乌云中喷薄而出,显露出艳丽的金色光芒 ,微红的暖光散落在龟裂的土地上,使魔鬼城显得更加神秘莫则 。居建新/摄影这里昼夜温差极大,温差能达到40℃以上 。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沙面温度有时甚至高达70℃ 。如果不做好防护,人的皮肤很容易会被灼伤 。
而几千万年前,塔克拉玛干沙漠还不是这样的模样 。

文章插图
▲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貌以裸露的巨大沙丘为主 。星空之下,沧海桑田 。图/图虫·创意
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板块运动,海水退去,陆地初现 。青藏高原的崛起阻挡了水汽,让本就远离大陆的塔里木盆地,更是鲜有降雨 。
再加上常年的风蚀作用,裸露的土地和岩石、便慢慢被剥离成了细沙 。周围高原高山的冰雪融水形成河流,冲积出厚厚的疏松沙层 。干燥的环境中,沙层被风扬起,日积月累,汇聚成庞大的沙漠 。

文章插图
▲ 黄沙茫茫,狂风肆虐,沙丘随风绵延流动 。图/视觉中国
这片沙漠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沙漠,沙丘的种类也最多 。沙漠学家朱震达说:“塔克拉玛干是风沙地貌的博物馆 。”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流动沙丘的面积占82%,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面积仅占18% 。地貌以裸露的巨大沙丘为主,其中高50米以上的沙丘占流动沙丘的80% 。沙丘最高可达300米,形态各异 。

文章插图
▲ 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形态各异 。图/图虫·创意无论沙丘的形状如何,都和风有直接的关系 。风塑造了沙丘的形态,也决定了它们的走向 。
横向沙丘,是在单向风或两个相反方向的风,以及两个近于垂直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 。其中 , 流动沙丘有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复合型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复合型沙山、格状沙丘等 。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有梁窝状沙丘、耙状沙丘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从左至右分别为:新月形沙丘,格状沙丘,蜂窝状沙丘,羽毛状沙垄,覆瓦状沙丘 。摄影/图1吴越 , 图2、3、5凌裕泉,图4董治宝,出自/《多彩中国》纵向沙丘 , 是在两个锐角相交方向的风或单向风作用下形成的 。流动沙丘有新月形沙垄、沙垄和复合型沙垄 。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有树枝状沙垄 。多方向风沙丘,是在一个或若干个方向占优势的多方向风、风力较均匀的多方向风作用下形成的 。流动沙丘有金字塔沙丘(星状沙丘)、线形复合型金字塔沙丘(线形星状沙丘)、穹状沙丘(圆形沙丘)和蜂窝状沙丘等 。

文章插图
▲ 罗布泊古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曾经塔里木河、孔雀河等皆注入其中,滋润着丝绸之路古国楼兰 。可是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曾经烟波浩渺的湖泊如今只剩下大片盐壳,周边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断东进 , 沙尘暴屡屡来袭 。孙志军/摄影有些学者管3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沙漠叫做沙海 。站在塔克拉玛干的沙丘上极目望去,高低起伏的沙丘,如同海上的波浪,一望无际 。倘若沙尘暴来袭,更是如同滔天巨浪,遮天蔽日,似要吞没一切 。

文章插图
沙漠与绿洲
我们对沙漠的认知,可能是一片荒凉没有生机的 , 但沙漠并非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四面被高原和高山围绕,极度干旱 。然而,高原高山在阻隔了水汽的同时,也带来了珍贵的冰雪融水 。

文章插图
▲ 塔里木盆地四周为群山、高原所环绕,山上冰雪融化后,形成条条河流,冲向盆地,在盆地的北缘汇集成塔里木河 。这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是孕育西域文明的母亲河 。李学亮/摄影冰雪融水汇聚成淙淙溪流,宛转地在沙漠里蜿蜒 。大大小小的河流往往各自为政,不予外流,或是汇入湖泊,或是干脆消失在沙漠之中 。其中,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约2200千米 。部分河段没有固定河床 , 水流任性奔放 , 所以诨名叫“脱缰的野马” 。

文章插图
▲ 塔里木河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视觉中国塔里木河等诸多内流河流入的终点,是塔里木盆地的低处——罗布泊 。这里曾经水草丰美 , 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 。水带来了绿洲 。塔克拉玛干是“胡杨的家园”,据说,这里的胡杨占全国胡杨的90% 。有些植物为了应对缺水,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 。而动物为了逃避酷热和食物短缺 , 有夏眠的现象 。

文章插图
▲ 罗布人,很可能就是古代生活在罗布泊附近的楼兰人的后裔,他们依水而居,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 。渔船是用整棵胡杨木凿成的独木舟,称为“卡盆”,当年探险家斯文·赫定就曾乘着卡盆在罗布泊游览 。昔日水波荡漾的罗布泊早已干涸,罗布人也被迫开始游牧、耕种,卡盆静静地躺在陆地上,不知道何时才能再下水 。郭晓东/摄影绿洲养育了各种生物,也催化出文明 。高山上的皑皑白雪,在春天里化为水 , 如神女的秀发般披散而下,一座座绿洲城市,就是发上系着的绿宝石首饰 。从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起,属于蒙古人种或欧罗巴人种的族群,开始在绿洲里生活,著名的铁板河楼兰美女 , 便是欧罗巴人的一支——吐火罗人 。他们狩猎、捕鱼、耕种、织造,繁衍生息,形成聚落,甚至城市 。

文章插图
▲ 古城遗址分布图 。制图/Paprika迄今发现新疆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就坐落在莎车的叶尔羌河一带 。这个被称为兰干遗址的古代城市,建立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楼兰是沙漠文明中最著名的一个,它被罗布泊滋润着,也被记载在《史记》中:“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 。”盐泽就是罗布泊的古称 。这个西域的传奇国家原本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往来的货物云集,富庶而安逸 。

文章插图
▲ 罗布泊是咸水湖 , 湖水干涸后,水中的盐、碱等矿物质沉积到湖底 , 与泥土结合凝结成坚硬的盐壳 。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盐壳会隆起、断裂,像一片片锋利的岩石 。这样的土地肯定寸草不生、毫无生机,陪伴它的只有火热的太阳、咆哮的厉风 。当傍晚来临时,盐壳被笼罩在一片血红中,神秘恐怖的氛围也随之悄悄降临 。吴健/摄影可是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 曾经烟波浩渺的湖泊如今只剩下大片盐壳,周边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 。楼兰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存在感只留在在千百年后的诗句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群星 , 沙漠中的文明就是流星 。干旱区降水稀少 , 建立在这里的文明过于依赖冰雪融水带来的水源 。

文章插图
▲ 小河墓地 。它位于孔雀河下游的罗布泊荒漠中,墓地上竖立着密密麻麻的木头,远远望去好像枯萎的胡杨林,但周围散落着的棺木和尸体却时刻提醒着人们 , 这里是阴森恐怖的死神殿堂 。李学亮/摄影这样的特殊环境,一旦河道变道,湖泊干涸,沿水而居的居民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 一个个城邦被荒废抛弃 。因为环境带来的文明,也因为环境变化而消解 。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也分外脆弱,不比东部季风区扛折腾 。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应非常敏感 , 土壤格外容易盐碱化,耕种一些年份后便颗粒无收 。有种说法,楼兰的倾覆就是因为过度耕种导致的环境恶化 。

文章插图
▲ 罗布泊北岸70千米处、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中,一座座太阳墓已经默默忍受了近4000年的风沙 。图即太阳墓 , 墓穴周围整齐地环绕着七圈木桩,圈外有呈放射状展开的列木,整体酷似正在放射出光芒的太阳 。是谁建造了这些奇特的墓葬,他们的后裔在哪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李学亮/摄影在沙漠里,太多文明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恰恰是因为这样,文明不断地更替和交融,被风沙掩盖于地下 , 直到被人们重新拾起 。

文章插图
文明博物馆
塔克拉玛干不止是地貌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明宝库 。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却遗落下人类创造的城邦和物件 。因为干燥,壁画和塑像不容易被水和生物侵蚀,所以遗迹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天然的博物馆 。

文章插图
▲ 楼兰古城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下游,罗布泊西北部,最早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的,他的老师正是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者李希霍芬 。由于城内出土的木简上曾多次出现“楼兰”一名 , 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为楼兰古城 。图即古城中的“三间房遗址”,遗址宽敞,墙壁以土坯垒成 , 周围散落着木框架,木头上甚至还残留着朱漆,可能是当时的官署所在 。郝沛/摄影楼兰古城在15个世纪后,重见天日,使我们得以窥见古城当时盛况之一斑:风格各异的陶器、漆器、木器、铜器、玻璃器 , 展示了这里曾经的富庶和百货云集,当然 , 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色彩斑澜的汉代丝锦 。米兰古城城内遗址有魏晋时期的佛塔、佛寺,以及吐蕃戍堡等 。佛寺壁画中发现了“有翼天使”的形象,一时引起世人的很大关注 。

文章插图
▲20世纪初 , 斯坦因在米兰古城盗掘时,从佛寺壁画中发现了“有翼天使”的形象 。图/Wikipedia尼雅遗址出土过用源自西方犍陀罗的佉卢文书写的木简 , 也发现过带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 。塔克拉玛干地下发掘出的物件丰富得令人咋舌 。除了壁画和织锦、还有罗马柱、印度佛像……从而证实,作为丝绸之路的中段,这里是地球上唯一的四种文明交汇处 。

文章插图
▲ 若羌县东部的米兰古城可能是鄯善的伊循城,鄯善是楼兰后来的国度,丝绸之路南道的门户 。发源于阿尔金山的米兰河 , 给这里带来一小片绿洲 , 西汉曾在此屯田 。李学亮/摄影古老的沙漠吞噬了很多生命,然而,仍有生命适应了环境,在这里欣欣向荣 。塔克拉玛干中一直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在沙漠的腹地,有一片被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肚脐”的绿洲,充满了神秘性 。一方面是由于它独立存活于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千百年来未见诸文字记载,完全与世隔绝;另一方面,对于它和它的居民的历史,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 。

文章插图
▲ 克里雅人夏季住在用胡杨木、红柳和芦苇搭建的屋子里 。屋子不用泥土,门板由整块的胡杨木板做成 。沈桥/摄影当地人称这里为“达里雅布依”,汉语意为“大河沿岸 。”1982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寻找石油的沙漠车由北向南开进了达里雅布依 。突如其来的轰鸣声和滚动的“庞然大物”惊呆了放牧的男人,勘探队队员们也被吓坏了——在沙漠深处发现了“长尾巴的野人” 。事实上,这里一直是于田县下辖的一个村子,当地人说维吾尔语,信仰伊斯兰教,自称克里雅人,有260余户、近 1300人 , 过着“一群羊、一口井、几间房”的简单生活 。

文章插图
▲ 打井水的克里雅男子 。由于克里雅河河水盐、碱浓度高,已经不能饮用,所以克里雅人几乎每家都有一口5米多深的自掘井 。沈桥/摄影所谓“野人的尾巴”,不过是克里雅人别在腰后的长斧柄 。当地牲畜主要是以胡杨树叶和苇草为食的羊,克里雅牧人在放牧时无须牧鞭,却会用斧头砍下胡杨树枝让羊吃树叶 , 还用其劈斩枯死的胡杨获得烧饭、取暖的柴火 。可以说,克里雅人的生活中离不开斧头 。如今,在一般的中国地图上,仍然很难找到达里雅布依这个地名 。然而,它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地理、历史、考古界的知名度并不亚于楼兰遗址 。

文章插图
▲ 克里雅妇女吐尔尼沙汗 。沈桥/摄影地理制衡了文明的发展,文明反过来影响地貌的变迁 。罗布泊曾经哺养了灿烂的文明 , 却因为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而渐渐干涸 。1958-1959年的考察中 , 科学家感叹,这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在罗布泊泛舟 。1961年,罗布泊彻底干涸,如同一只巨大的耳朵,倾听着地球的往事 。这里曾爆炸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也吞噬了彭加木、余纯顺等探险者,是不毛之地的象征 。

文章插图
▲ 罗布泊被称作“地球之耳” 。图/Wikipedia而今,罗布泊又有了不见边际的碧波 。人们发现这里有丰富的钾盐,便把地下的卤水抽到地上,重新形成湖泊 。方方正正的盐湖 , 像是给这只大耳朵上面镶嵌了一块绿松石 。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是巨大的 , 据钾盐公司的员工说,近年来整个地区变得凉爽而多雨 。如果你现在到罗布泊,甚至能遇到中雨 。

文章插图
▲ 现在罗布泊地区的盐湖 。罗布泊蕴藏着丰富优质的钾盐矿资源 , 是农用钾肥的来源 。为了开发利用钾盐矿 , 人们在罗布泊修建起很多人工湖 , 将地下含盐的卤水灌入其中 。图/Wikipedia罗布泊的“复活”,是人类文明又一次对干旱地区的选择 。据介绍 , 这里的钾盐可供开采30年 。30年后,罗布泊的归途又会如何?现在很难想象 。它的命运,再一次被握在了人类手中 。

文章插图
▲ 随着水分不断蒸发,钾盐凝结,湖中便会出现盐笋 。而且由于富含多种矿物质,湖面还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在茫茫大漠中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郝沛/摄影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在流动沙漠中修筑长长的公路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公路,长达522千米 。它像一条动脉,贯通了整个沙漠 , 是跨越沙海的大桥 。在人类的举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愈发深重时,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我们更应小心谨慎 。

文章插图
▲ 2004年5月,航拍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 。它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 。它南北贯穿塔里木盆地,全长522千米 。李学亮/摄影塔克拉玛干以它宽大的胸怀包容、吐纳着古往今来的一切 。风沙中的叹息已经远去,我们依旧能听见驼铃的声声脆响 。雄奇的沙漠不是死亡之海,一直以来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 。参考资料《丝绸之路》塔克拉玛干──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成因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因的探讨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 沙漠博物馆复活的罗布泊,重现的钾盐湖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大地的天体营- END -
【中国最大的沙漠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哪儿】

文章插图
- 中国最短的十条河 我国最短的河流是什么名字
- 中国最大的瀑布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建的 中国最大的瀑布是啥
- 黄河壶口瀑布景点 黄河壶口瀑布具体位置
- 18k金为什么便宜很多 18k金为什么卖那么贵
- 18k金饰品如何保养 18k金怎么保养
- 南珠和珍珠的区别 南珠手串是什么材料
- 最深的海有多深? 最深的海洋有多大
- 世界最大坑 世界最严重大楼倒塌
- 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哪个国家 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