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茶这件事,无需刻意 。
简简单单,顺其自然 。
上班期间 , 工作状态比较忙碌紧凑 。
忙里偷闲,喝杯茶放松,泡茶大可随性 。
用马克杯和玻璃杯泡茶应付,也能泡出适口茶味,以供解渴与享受 。
周末到了,有闲暇 , 也有闲情 。
对待泡茶,不合适马虎与潦草 。

文章插图
即便“独自饮”,也要精致起来 。
将桌面收拾清爽 , 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慢音乐 。
找出盖碗和小茶杯 , 摆上茶盘 。
独自一人喝茶 , 茶盘规格不需太大 , 简约基础款绰绰有余 。
按村姑陈的习惯,会用一方藤编茶盘 。
容纳上盖碗与公道杯,即可安排泡茶 。
烧出一壶沸沸的水,万事俱备,只欠烫壶温杯后正式冲泡!

文章插图
《2》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 。
“盖碗和玻璃杯 , 谁才是万能茶具?”
当时朋友投票给玻璃杯 。而我们的立场不变 , 仍旧是选盖碗 。
朋友给出的理由有很多 。
论普及率,现代生活里,玻璃杯人手必备 。
论美观度,晶莹通透,透明可视,便于观察干茶舒展的身姿 。不论日常喝水 , 还是随手泡茶,都能方便 。
论冲泡难度,玻璃杯泡茶几乎是零难度,没有泡茶门槛 。不像盖碗泡茶那样容易烫手,还需要练习冲泡技巧 。
最简单的做法,往玻璃杯内投入一小撮干茶,再倒入七八分满的热水 。
静置片刻,便能泡出清香四溢的茶水 。

文章插图
不可否认,朋友所言有一定道理 。
但玻璃杯泡茶存在明显局限性——无法茶水分离 。
茶叶一直浸泡在热水里,会导致茶味一次性全部浸出 。
泡第一杯,茶味浓淡适宜 。
再次续水 , 立马变淡 。
上班期间,刚泡上一杯茶,一旦手头临时有事需要处理 。
隔了半个小时再回来,茶水容易被泡浓 。
何况,玻璃杯泡茶也不是万能的 。
泡绿茶、花茶、黄茶、清香型铁观音、新白茶、普通口粮红茶等用玻璃杯“简单泡”,尚且适用 。
遇到武夷岩茶、普洱茶、黑茶等,玻璃杯就会变得束手无策 , 毫无办法 。
之前尝试过用玻璃杯泡岩茶肉桂 。
发现用玻璃杯闷出来的坑涧肉桂,丝毫尝不出柔滑汤感,茶味层次弱了一大截 。
论“泡茶百搭王”这个名号 , 还是颁给白瓷盖碗更实至名归 。

文章插图
《3》
盖碗泡茶的百搭性,体现在哪?
和玻璃杯比,盖碗泡茶更“可进可退” 。
适合用玻璃杯泡的茶,盖碗也能泡 。
白瓷盖碗泡绿茶、花茶、新白茶、红茶等,并不稀奇 。
为了欣赏茶叶在热汤当中的舒展身姿 , 可以挑一个漂亮通透的玻璃盖碗 。
清透的玻璃,直观可视 。
嫩芽细叶的明前绿茶,那一抹嫩绿色彩,能成为茶桌上的一道风景 。
不过友情提示一点,玻璃散热快,用玻璃盖碗冲泡易烫手 。

文章插图
买碗沿宽一些的盖碗,注水低于碗沿,能有效避免这个状况 。
此外,不适宜用玻璃杯泡茶的业务,盖碗也能包揽过来 。
泡岩茶、泡普洱、泡黑茶、泡各式砖茶沱茶等,不成问题 。
只需熟悉盖碗使用技巧,分分钟能得心应手泡出顺口茶汤 。
泡茶喝 , 白瓷盖碗占有不少先天优势 。
白瓷材质是茶具用材主流,性价比高 , 基础百搭,实用耐泡,不吸附茶香,釉面光洁易清洗 。
盖碗本身即便省略底托,只保留盖+碗的二才碗,也不耽误泡茶使用 。
有了茶盘后,再加上盖碗底托,反倒显得累赘 。
省去底托保留二才碗 , 泡茶过程反而更清爽 。
实用方面,盖碗最大优势是茶水分离、出汤速度快 。
冲泡期间,迅速倒出茶汤 , 及时分离茶水,能确保每一道茶汤风味的独立性 。

文章插图
第1冲 , 小试牛刀,且做热身 , 快速冲泡下能泡出好茶的清润爽口风采 。
2-4冲,茶味渐入佳境,随着干茶不断被浸湿 , 茶味进一步溶入茶汤,汤感醇厚程度上升 。
5-7冲左右,属于茶味稳定期 。品质越好的茶,茶味积累越充足 , 维持茶汤风味稳定的能力越强 。能做到多次冲泡,汤水厚度不减 , 依旧香滑醇厚 。
8冲之后,茶味逐渐淡去,再闷出几道爽口的尾水,一场由好茶带来的味蕾盛宴,至此落下帷幕 。
盖碗泡茶,类似赴一场正式宴请 。
前菜、冷盘、正餐、热汤、再附送餐后甜点与水果 。
由浅入深,有条不紊,能在饮茶期间获得极为熨帖的味蕾享受 。
换成玻璃杯泡,或者随便一个大杯子泡茶,茶水比例被大幅度稀释 。
闷出一杯茶水后,再去续杯,茶味大幅度转淡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照这样喝茶,难以领略“细品慢尝”的悠闲志趣!

文章插图
《4》
百搭茶具这个称号,除了盖碗与玻璃杯之间的竞争 。
还少不了茶壶的参与 。
陆续接到不少新茶友反馈 。
“玻璃杯直接泡 , 总感觉缺少精致感 。但是换成盖碗吧,一时半会又用不顺手 。相比下,还是茶壶更深得人心 。”
用茶壶泡茶,的确也有优势 。
首先,茶壶没有冲泡难度 。
和玻璃杯泡茶一样 , 哪怕是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上手 。

文章插图
其次,茶壶泡茶,是“怕烫人士”的福音 。
盖碗的主要抓握支撑点 , 在于碗沿 。
碗沿太窄;注水太多 , 水位线溢碗沿;没有学会正确使用盖碗,径直伸手握向碗沿等,都会导致烫手 。
但茶壶不同,茶壶由壶身、壶盖、壶把组成 。
有了“把柄”拿捏,不论有没有泡茶经验,都不必担心烫到手 。
最后,茶具圈子里,琳琅满目、种类各异的茶壶,任君挑选 。
壶型有高的、矮的、方的、圆的,各式各样 。
材质有陶瓷壶、紫砂壶、柴烧壶,不尽相同 。
对不少初入茶圈的新人而言,用茶壶泡茶 , 仿佛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再正常不过 。
只可惜,在进阶泡茶体验方面 , 茶壶略逊色于盖碗 。

文章插图
《5》
和盖碗相比,茶壶输在了出汤速度 。
出汤速度难以达到“秒出”,是茶壶冲泡的一大硬伤 。
盖碗泡茶,茶水通过合盖缝隙倒出 。
合盖开口大?。芩嫘淖杂傻鹘?。
合上盖,将开口对准公道杯,倾倒出汤,茶水能做到倾盘而下 。
若是泡茶动作足够熟练,能做到短短5秒以内,倒出盖碗内部超过95%以上的茶水 。
大量茶水倒出后,余下的底汤追踪到底,进一步沥干不过是顺手之劳 。
然而,茶壶的出汤依赖壶嘴 。

文章插图
个别壶嘴偏细、长、窄的茶壶在出汤时,内部通道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延缓出汤速度 。
哪怕的壶嘴宽扁的壶,茶水倒出时仍旧呈现“水柱状”,达不到倾盆而出的速度 。
倒出一壶茶,出汤速度起码比盖碗慢了几秒 。
慢几秒 , 慢半拍,乍一看无伤大雅 。
但会导致前几冲泡茶,茶味过快过多浸出 。
将茶汤泡浓一分 , 不复浓淡适中的美妙风味!
另外 , 盖碗是分离式,可拆卸的茶具 。
盖、碗、底三合一,不留卫生死角,方便清洗 。
但茶壶内壁的弯弯绕绕 , 极易藏污纳垢 。
要想彻底洗干净 , 一个字——难!

文章插图
《6》
泡茶烫手,并非盖碗硬伤 。
选大小适中,110毫升的标准碗 。
并且 , 碗身尽量轻便、碗沿相对宽一些的碗 , 泡茶使用会更轻巧 。
合盖倒出茶汤时 , 牢记“三指握碗法”的窍门 。
右手大拇指和中指稳握两侧碗沿,食指轻搭在盖钮处,固定合盖开口大小 。
三指协力,足以避开烫手影响的同时,稳当泡茶出汤 。
说白了,觉得盖碗泡茶烫手,多数是一时半会还没适应 。
买一个基础款盖碗回家练习,泡上半个月左右的茶 。
习惯成自然 , 盖碗泡茶自然能变得顺手起来 。
当你用惯盖碗泡茶后,自然能明白,为什么和玻璃杯、茶壶相比 , 盖碗能被许多老茶客视为百搭神器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这一名句 , 大抵可解!
原创不易 ,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泡茶杯的工具叫什么 泡茶的茶壶和茶杯有要求吗?】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 绿茶红茶白茶婊 绿茶 红茶 白茶
- 亚洲欧洲地形分布图手绘 亚洲欧洲地形分布简图
- 哪个洲最大? 哪个洲是最大的洲
- 欧洲是最小的大陆吗为什么 欧洲是最小的大陆吗知乎
- 五大名山英文翻译 我国五大名山怎么读
- 如何区分中国五大名窑的特点 中国五大名窑分别是什么
- 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
- 巢湖和微山湖 巢湖和呼伦湖哪个大
- 蜂王分类 蜂王分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