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CPU术语详解
适用类型:“CPU适用类型”是指该处理器所适用的应用类型,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不同应用范围 , CPU被设计成各不相同的类型,即分为嵌入式和通用式、微控制式 。像移动电话、机顶盒等都是使用嵌入式CPU 。微控制式CPU主要用于汽车空调、自动机械等自控设备领域 。而通用式CPU追求高性能,主要用于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系统(即PC台式机)、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笔记本三种 。
64位技术这里的64位技术是相对于32位而言的,这个位数指的是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为64位,64位指令集就是运行64位数据的指令,也就是说处理器一次可以运行64bit数据 。
系列型号:CPU厂商会根据CPU产品的市场定位来给属于同一系列的CPU产品确定一个系列型号以便于分类和管理 , 一般而言系列型号可以说是用于区分CPU性能的重要标识 。
主频CPU的主频 , 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 。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 , 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 。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 , 其实不然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 , 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 , 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 。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接口类型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 。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 。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 。CPU接口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 , 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
针脚数目前CPU都采用针脚式接口与主板相连,而不同的接口的CPU在针脚数上各不相同 。CPU接口类型的命名,习惯用针脚数来表示 。
封装技术所谓“封装技术”是一种将集成电路用绝缘的塑料或陶瓷材料打包的技术 。以CPU为例,我们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CPU内核的大小和面貌,而是CPU内核等元件经过封装后的产品 。
核心类型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 。
前端总线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 , 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总线的种类很多 , 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如果CPU不超频,那么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 。也就是说 , 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
处理器外频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 。在早期的电脑中,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在这种方式下 , 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 , 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 , 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也可以是小于1的 。
制作工艺通常我们所说的CPU的“制作工艺”指的是在生产CPU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器件 。通常其生产的精度以微米(长度单位,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来表示,未来有向纳米(1纳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发展的趋势 , 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 。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 , 提高CPU的集成度,CPU的功耗也越小 。
缓存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 , 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 。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 。
核心电压CPU的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 即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任何电器在工作的时候都需要电,自然也有对应额定电压,CPU也不例外 。目前CPU的工作电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 。
超线程技术CPU生产商为了提高CPU的性能,通常做法是提高CPU的时钟频率和增加缓存容量 。不过目前CPU的频率越来越快,如果再通过提升CPU频率和增加缓存的方法来提高性能 , 往往会受到制造工艺上的限制以及成本过高的制约 。所以,采用超线程技术 。
虚拟化技术【计算机中cpu是什么 计算机中cpu是指什么和什么】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 。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 。
防病毒技术CPU内嵌的防病毒技术是一种硬件防病毒技术,与操作系统相配合,可以防范大部分针对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run)漏洞的攻击(大部分是病毒) 。Intel的防病毒技术是EDB(Excute Disable Bit),AMD的防病毒技术是EVP(Ehanced Virus Protection),但不管叫什么,它们的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 。
多媒体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 , 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 。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 。
TDP功耗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翻译为“热设计功耗” , 是反应一颗处理器热量释放的指标,它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负荷最大的时候,释放出的热量 , 单位为瓦(W) 。
步进步进(Stepping)是CPU的一个重要参数,也叫分级鉴别产品数据转换规范 , “步进”编号用来标识一系列CPU的设计或生产制造版本数据,步进的版本会随着这一系列CPU生产工艺的改进、BUG的解决或特性的增加而改变 , 也就是说步进编号是用来标识CPU的这些不同的“修订”的 。同一系列不同步进的CPU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在稳定性、核心电压、功耗、发热量、超频性能甚至支持的指令集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 。
内存控制器
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是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内存并且通过内存控制器使内存与CPU之间交换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存控制器决定了计算机系统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内存BANK数、内存类型和速度、内存颗粒数据深度和数据宽度等等重要参数,也就是说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性能,从而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
- qq邮箱里的联系人怎么导入到手机号码 qq邮箱联系人导入手机
- 淘宝注册了多久在哪里看订单 淘宝在哪查注册时间
- 停车场线上支付广播词 停车场线上支付业务协议请示范文
- 楚税通 官方 楚税通开发票流程
- epub与mobi的区别 epub与pdf优缺点
- 新鲜蘑菇清洗方法 鲜蘑菇怎么清洗
- 蓝莓变软 蓝莓软了还能吃吗
- 新鲜莲藕怎样保鲜存放 新鲜莲藕怎么保存时间久一点
- 新鲜荔枝的选购方法是什么样的 新鲜荔枝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