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家书体会 从曾国潘家书获得的启发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 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那么《曾国潘家书》读后感怎么写呢?

曾国潘家书体会 从曾国潘家书获得的启发

文章插图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范文(一)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
但是 , 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写过信,回想起学生时代,自己也成写过信收过信 ,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 , 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
《曾国藩家书》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 , 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他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他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 。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他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更深一层的思考中 , 我顿悟到,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
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 。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 , 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范文(二)
《曾国藩家书》从1840年开始,终于1871年,记述了从他29岁到60岁这一段人生最重要阶段的心路历程 。从那一封封详尽到近乎啰嗦的家书里,你能真切的感受到他对自己、对兄弟、子侄的严格要求 。
1841年10月19日在给父母的信中他说:“近因体气日强,每天发奋用功,早起温经,早饭后读《二十三史》,下半日阅诗、古文 。每日可看书八十页,皆过笔圈点” 。当时的他,已是京官,身边又有家?。挂笔苯挥?。按常理,没必要有这份对己的刻薄 。按事业,已然起步;按家庭,妻娇子弱;按社会,他当时朋友不少 。如果稍有放松,怎么能完成这份作业!如果是当下的我们 , 每日要边看边思考、做读书批注 , 单就完成80页书的阅读量,已属不易 。由此可以想见他当时的自律程度 。
1842年10月26日给诸弟书说“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 , 可保终身有恒矣” 。当时31岁的他,写下此话,应该是对他自己身上所存毛病的反思,以此立下对自己的规矩 。同年12月20日寄诸弟书中,又详细列举自己每日功课13项: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月勿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尤其是在写日记下注写: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日记也是十三套学问之一 。这种有反思、有目标的自律,现在读来,仍然叫人惊醒 。
对自己的类似自律表述,在《家书》里处处可见 。对兄弟、子侄后辈的自律要求,在《家书》中更是比比皆是 。从1840年开始到1871年他接近生命终点,隔三差五 , 他都要在书信中对兄弟子侄后辈提出要求 。这要求,应该就是成就曾氏家族近代以来家族兴旺不衰的主要原因 。
对克服身上恶习、努力向学的自律,终于使一个笨笨的人,成长为了近代以来备受人推崇的 。成功者 。
【曾国潘家书体会 从曾国潘家书获得的启发】曾国藩的自律不仅仅在此,他对自身人性欲望的自律 , 成为他保全自身和家族的关键 。
据说他的日记中 , 有他自律克服好色的记述过程 。在读他的书信中,偶有流露 。好色之心,男人中很多人都有 , 那也应该是人性中极难克服的问题之一 。他却能自爆恶习,下决心,克服它 , 足见其自律的严格 。人性的贪婪,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应该也是极难克服的弱点之一 。曾国藩面对着功高震主、满门兄弟皆居高位、又手握重兵之时 。在书信中 , 时时提醒告诫兄弟、子侄,不可骄横、不可奢侈 。在兄弟亲友、部下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主动解散湘军 , 对朝廷不能兑现咸丰帝谁能荡平太平天国就给谁封王爵的诺言的情况,在书信中都没有流露出片言只语的怨愤,这从一个侧面 , 证明了他的自律之强 。
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你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年少愚笨到连去他家的小偷都笑话他的人,怎么可能成长为人人敬仰的成功者 。没有这份严格的自律,他怎么能在功高不赏的境地,得以善终 , 并使家族长葆昌盛 。
人说“自律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这句话在曾国藩身上 , 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