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那么网友们知道乐山大佛设计特点有哪些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文章插图
1、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 , 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 , 这些水沟和洞穴 , 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
2、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 。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 。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 , 奇陡无比,曲折九转 , 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 。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 。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 。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 , 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
3、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 。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 , 露出三截木头 , 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
4、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 。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 。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 , 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 。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 , 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宋代重建之 , 称为“天宁阁”,后遭毁 。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
【乐山大佛设计理念 乐山大佛logo设计】以上就是对于乐山大佛设计特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
- 乐山属于哪个省哪个市的 乐山属于哪个省份的
- 乐山地理环境怎么样啊 乐山的地理环境
- 乐亭县一周天气预报7天 乐亭县天气15天天气预报
- 乐亭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电话多少 乐亭县交警大队电话多少
- 乐东划给三亚的地区 乐东什么时候归三亚管
- 乐东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乐东主要旅游景点排名
- 机器人 培训班 机器人培训班课程
- 选择小学培训机构要注意什么事项 小学培训机构怎么选择
- 辩论赛的方法和技巧和归纳总结作文 辩论赛的方法和技巧和归纳总结英语